深耕建筑软件领域20年,广联达荣膺中国软件行业四项大奖

  2019年1月18日,“2019年中国软件产业年会”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。本次会议汇聚行业最强大脑,聚焦软件“赋能、赋值、赋智”,共同探讨软件产业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生态,并进行了中国软件产业大数据平台发布。全球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荣膺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”、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卓越优秀企业家”、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优秀解决方案”、 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新锐人物”四项大奖。

  

  年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陈肇雄,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,原日本驻中国公使、日本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,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卢山,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,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、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,华为公司轮值主席徐直军,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,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、总裁袁正刚、副总裁汪少山等政府领导、技术专家、企业高管出席。

  

  软件定义世界 智能驱动未来

  当前,围绕建设制造强国、网络强国战略,软件是提高国家整体科技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,已经深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业、各领域,已成为国家基础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展望未来,软件正主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变革,软件已成为智能社会和数字经济第一驱动力。基于此,2019年中国软件产业年会以“软件定义的时代”为主题,前瞻定义软件产业的方向和技术路径,重点围绕掌握核心技术,切实推动新软件、新生态、新模式,重点聚焦软件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建设中的核心引领。

  

  那么,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应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?广联达总裁袁正刚认为, 从世界范围来看,建筑业从业人员快速老化、安全事故频发、建筑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是影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。传统的建设方式存在低效率、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质量安全事故等诸多问题,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行业核心业务的需求。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转型升级,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精益建造就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。所谓精益建造,即在尊重从业者的前提下对建筑业进行整体的优化改造,面向建筑产品全生命期,进行整体优化,持续的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和不确定性, 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改进,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
  

  在建筑行业变革方面,欧洲正在力推工业4.0在建筑业的落地,广联达吸取国际经验拥抱行业数字化转型,并且将数字建筑视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战略。而建造阶段的数字化,将会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。建造阶段的数字化,将工程施工提升到工业制造的精细化水平,图纸模型细化到部品构件,任务执行落实到工序,计划排程末位到小时,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终端智能化,感知施工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实时更新、反馈、优化直至工程竣工,保证工人安全、用料标准、施工品质等达到要求,进而实现高效的PDCA管理闭环。

  从本质上来看,数字建筑是利用BIM和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,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让我们的建筑数字化,提高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。它集成了进度、成本、质量、安全等管理要素和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等生产要素,贯穿建筑的设计、建造和运维的全生命期,打通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主体。通过全要素、全过程、全参与方的数字化、在线化、智能化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以项目为中心的数据全流通,建立一个数字建筑平台和生态。

  不断创新 广联达荣膺2018中国软件行业四项大奖

  为激励鞭策为软件产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、软件工程师,表彰取得显著业绩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、产业园区,年会还发布了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年度人物、年度企业、年度产品、年度方案/应用奖项。其中,广联达荣获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”称号,董事长刁志中荣获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卓越优秀企业家”称号,“BIM+智慧工地解决方案”荣膺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优秀解决方案”称号,副总裁汪少山荣获“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新锐人物”称号。

  

  2018中国软件产业年会可谓中国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,在本次年会中摘夺四大奖项,是对广联达的高度认可,更是继续研究软件在建筑领域深度应用,攻坚克难的动力。近年来,广联达始终立足建设工程领域,围绕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,提供核心专业应用软件服务、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以及产业大数据、产业新金融等增值服务,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产业、融入产业、构建产业新生态,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。

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作为软件产业界的代表,一直着力挖掘软件定义的核心价值,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需要,构建增强创新和供给能力的新环境。通过年会的召开,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,激发创新活力,汇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的新力量,研究补齐核心技术短板,加强对外交流合作,营造优化产业发展的新生态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